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是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高中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校园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建设,但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校园文化脱离学校实际
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从设计之初就脱离学校实际,忽视本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根植于实际进行调研、提炼与剖析,而是热衷于理念口号的编纂与宣扬。这样“建设”的结果,将会淡化本学校的文化特色,缺乏学校需求的内涵是为“文化”而“文化”。于是学校理念陷入“高、大、空”的状态,造成了各学校理念雷同、“精神”一致、众校一“词”的现象,如“团结奋进”“拼搏奉献”等口号式理念。这种模糊、缥缈、毫无特色的“文化”使人们无法清晰地辨识学校的精神内涵与学校形象,无法形成对校园文化和精神的认同与选择。理念的不真、不实,势将无法唤起学校成员的激情,无法对学校成员产生有利的激励与凝聚,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相差甚远。
(二)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处在两个轨道,各行其是,不能有机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学校的重要管理机制。而有些学校只注重“硬件”而忽视“软件”;有些学校虽然已经建立起文化的三个系统,但缺乏深入推进的手段与措施,没有把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并体现在管理制度、规范的推行上,从管理模式、管理风格等方面也看不到文化的要素在起作用。这种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分离导致了“谋”与“行”的分割,使文化系统成为“展览”与“装饰”,不能真正融人管理并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校园文化游离于学校目标之外
主要表现为文化建设游离于学校目标之外,不能保障学校战略的顺利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服务于学校目标,服务于学校战略。认识不到这一点,校园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有些学校仅满足于一般的热闹与虚造声势,而与真正的学校发展相脱离。没有从学校目标和学校战略需要出发,来进行策划、组织和建设。文化建设总达不到推进学校发展的关键点上。这导致了校园文化生命力不强,“如昙花一现”,对学校成员影响不大,不能把学校成员的个体目标凝聚、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不能为学校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四)校园文化缺乏有效的行动
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理念与行为的脱节。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把优秀的学校理念转化为学校成员的自觉行为。有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理念很时髦、很先进,“在天上飘”,但学校成员的行为却“在地上爬”。学校的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造成文化虚脱。有的校园文化体系非常完备,有详细的学校成员行为规范手册,甚至细化到了学校成员举手投足间的每一个动作,但缺乏内在的推进机制与执行系统,把焦点过多地集中在体系和规范等“静态设施”上,而忽略了文化的动态层面,无法将学校价值观变成学校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融入与学校成员息息相关的具体的行为之中,从而无法实现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无法做到理念与行为的统一。
(五)校园文化对教育教学的融合和渗透不够
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脱节,或者仅仅停留在德育课的教育、班级活动的开展等等。校园文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教职工对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知识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问题的出现,使校园文化建设不能落地生根,不易开花结果,很难促进学校管理的提升。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是学校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规律,“多管齐下”,从多个层次着手。
(一)以学校传统为根基,在传承与创新中
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根植于本学校实际,只有实际,才能实用;只有实用,才有实效。文化理念的总结与提升一定要立足本校的实际,必须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建设校同文化特色,有三条重要途径。首先,特色要从学校的历史传统中寻找。学校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而这一点是无法模仿的,它是学校创造独特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所以建设校同文化非常重要的是勘探、梳理自己学校的历史积淀,完成定性、定向、定位,最后继承、整合、传承、发展这份传统资源,设计并创造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其次,特色要从学校的现状中寻找。根据学校所处的实际情况来定位本学校的文化。最后,特色要从与其他学校的比较和竞争中寻找。现在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和时代,竞争和比较不可避免,任何一所学校都应从与其他学校的竞争和比较中,来借鉴和学习别人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寻找自身校园文化的特色与定位。
(二)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制度建设之中
让文化与制度相承相依,融为一体文化是学校的“魂”,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而校同文化的形成和塑造则主要取决于学校制度和校园管理。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内部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其得以上行下效,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形成的。学校制度作为学校显性的规范和准则,体现的是体制、规章、规范、模式及其操作,是学校刚性的、程序性的和可控的层面,也是可以通过调整而不断更新和改造的。在日常学校活动中,学校制度往往体现为一种强制性力量,迫使人们行为与现存学校制度所要求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保持一致。学校制度正是首先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力量,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从而形成学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校园文化。也就是说,制度是形成校园文化的主要手段,要把学校的“魂”凝聚在学校制度之中,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学校管理之中,创造出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从而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领导示范践行,典型引导推动
学校领导者对校园文化的导向、带动与推进作用是巨大的,学校成员不仅在听领导如何说,更在看领导们如何做。领导者与典型的示范,直接影响着学校成员对文化的遵从与践行。对文化的认同与执行首先是领导者与典型的认同与执行。然后才能让学校成员认同和执行。所以,学校管理者要身先士卒,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同时,要注重树立学校典型,大力宣传,为学校成员树立起旗帜与赶超的榜样。
(四) 大力进行品牌建设。
让文化走出学校品牌是校园文化的标识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向外扩散的一种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品牌透视出一所学校的管理策略、价值观、管理哲学;要以制度为导向,以文化塑造品牌,以品牌承载文化;充分利用品牌外树形象、内强凝聚力的双重辐射作用,提高中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设一流校同文化的重要任务。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往往标志着校园文化的水平和高度,同时,学生社团又是校同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集中展示和凸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质和追求。学校应该把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紧抓不放,建立一批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元文化需要的著名社团,使他们成为学生活动的热点、学生工作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事关学校长远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影响、提升办学品位的大事,是创办综合实力强大、社会影响深远、知名度较高的高等学府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中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中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的研究和交流,深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经验与对策,以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进一步充实更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化活动的辐射面。
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层次,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到对内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创造意识,加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和奉献精神;对外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共同致力于开创高品位、高格调、高素质的文化环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一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